Read, Debate: Engage.

廢除台灣死刑的爭鬥失敗了嗎?

November 06, 2023
topic:Death Penalty
tags:#Taiwan, #死刑, #廢除死刑, #人權, #法律
located:Taiwan
by:Sarah Li
台灣的死刑爭議因一名逃犯被重新掀起,廢除死刑組織因而受壓。

自從一名逃犯掀起在台灣死刑的爭論,當地的一個主張廢除死刑的組織就成為了眾矢之的。

這一切都在自八月份開始,當時兩名執勤的警察被一名逃犯殺害。當時這個消息引起很大反應,很多人都要求當局要處決兇手。在一個視像訪問中,受害人的姐姐用嘶啞的聲音咒罵:「那些提倡廢除死刑的組織去死!都去十八層地獄!」

從那時起,台灣廢除死刑聯盟(TAEDP)執行董事林欣怡就要求她的同事即使在辦工時間也要鎖上辦公室的門,並且晚上不能獨自留在那裡。她說,在雙重兇殺案發生後,他們成為了憤怒和潛在暴力的目標。林欣怡跟 FairPlanet說:「每當發生嚴重犯罪時,我們最後都會受到攻擊,以及成為目標對象。」

案件發生後,該非政府組織接到了大量的電話,其中的內容主要圍繞這類訊息,例如「滾出我們的國家」或「不要再貓哭老鼠假慈悲」等。 台灣廢除死刑聯盟辦公室外的牆上掛著一條橫幅,上面寫著「應該廢除的是那些腐朽的反廢除死刑的團體」。

反廢除死刑的情緒加劇

根據台灣的法例,謀殺、叛國、嚴重搶劫、強姦和綁架等罪行均可判處死刑。當地教育基金會在九月進行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近87%台灣人反對廢除死刑,這個數字與前幾年的調查數字相近。基本上,在公眾差不多一致的支持下,死刑在台灣已合法化數十年。

自1990年代以來,台灣雖然經歷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但仍有400多人被處決。在2009年,台灣政府將兩項聯合國人權條約納入其法律當中:有《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這兩項公約都包括了對人權、生存權利的保護。

可是,自 2000 年代初以來,台灣政府執行了77次死刑,全部都以謀殺罪名執行。早在2000年,台灣兩大政黨之一的民進黨承諾逐步廢除死刑。但死刑只在2006年至2009年間得以暫緩。當反對派的國民黨重新執政,就重新恢復執行死刑。在2010年,就有四名囚犯被處死。

這種反廢處死刑的情緒沒有減弱的跡象。最近,一些政客在涉及警員被殺的案件中表示支持死刑。台灣立法院院長游錫堃發表聲明,說:「我反對死刑,但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判處死刑。」

這言論再次激起了人們對台灣廢除死刑聯盟的反對。台灣主流新聞媒體之一的《中國時報》挖掘了 2010 年的一件案件,其中台灣廢除死刑聯盟被指控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為一名死囚提出釋法的要求。不過,12年前,台灣廢除死刑聯盟已致函媒體澄清,他們是獲得死囚的母親許可。而且他們這種做法是符合當地法律的行為,就算是檢察官也找不到立案的依據。

林欣怡說:「最令我擔心的是,其中一名死囚也可以因煽動槍殺一名警察而被定罪。」在2006年被捕的囚犯王信福現時是台灣年齡最大的死囚。反死刑團體一直在捍衛他的清白,並試圖防止任何錯誤的處決。林欣怡的組織在幫助一名涉嫌殺害警察的囚犯一事,在最近的事件發生後再次受到關注。

林欣怡擔心公眾反對死刑的高漲情緒,會阻礙其組織的努力,更嚴重的是,會導致王信福被處決。領導了台灣廢除死刑聯盟15年的林欣怡補充,說:「這不算是我們經歷過最糟糕的情況,但這一次,媒體和政客讓這個問題看起來更具爭議性。」

民意調查可靠嗎?

台灣的民意似乎壓倒性地支持維持死刑。可是,林欣怡說,死刑的高支持度,往往是「對是否支持死刑」這個問題的一個簡單回應,往往忽略了其他選擇。她堅稱當受訪者意識到死刑這個議題的複雜性時,這些相關的民意調查才有真實性。

在2014年,台灣廢除死刑聯盟與中央研究院合作,深入研究支持死刑的民意。受訪者獲發一系列需要更仔細考慮的問題,並涉及對制度的知識、對決策者的信心和其他可以取代死刑的懲罰。

最終,反對率下降至50%左右。與媒體長期以來報導的公眾看法不同,林欣怡發現公民是可以接觸,而且願意通過公開對話了解更多這個議題。她說:「最大的障礙是政府。」不過,她補充說,廢除死刑並不是故事的終結。相反,廢除死刑應與其他替代措施和支持措施同時進行,例如不得假釋的無期徒刑,或讓罪犯工作賺錢來補償受害人或其家人。

政府的角色

政客經常以公共利益作為他們支持死刑的基礎,並指他們作為民主領導人是有義務考慮公眾情緒。

但有些專家認為,正如在2009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些議會民主國家,刑罰政策不應只是由「民眾情緒」來決定。該研究的作者指出:「廢除死刑的國家往往不顧民意就廢除有關刑罰,而不是順從民意之舉。」

在東亞地區,大多數國家仍然執行死刑,南韓是為數不多的其中一個例外。在1998年,當南韓和平地轉型為民主國家時,宣布暫停執行死刑。從那時起,儘管公眾強烈支持死刑,但再沒有處決任何人。

在2007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2% 的南韓人民讚成對被定罪的殺人犯執行死刑。而人們普遍認為南韓已經廢除了死刑。該研究還發現,儘管草根的激進主義有助於提高人們對錯誤處決的認識,但南韓持續暫停執行死刑的關鍵在於其政治領導能力。

隨著南韓成為民主國家,南韓政府將「生命權原則」視為「國家自我形象的重要部分」,並積極希望達到國際人權標準。

持續的戰鬥

台灣廢除死刑聯盟當前的首要任務是促使政府官員採取行動解決問題的根源。組織會跟囚犯進行訪談,為立法者在政策上提供建設性的建議。通過與台灣38名死囚的會面,該組織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背景,並了解如何改善現有的康復機制。

林欣怡對囚犯了解得愈多,她就愈想為他們提供幫助。她說:「我確實看到了這些囚犯的變化,聽過他們的故事後,讓我意識到如果社會制度未能做出適當的反應,一個人在生命早期階段的一個小錯誤可能會導致他犯下嚴重的罪行。」

在評論大眾對她的倡導工作的憤怒時,林欣怡說:「許多男人甚至威脅要強姦我或肢解我,但在保持警惕的同時,我不能讓恐懼影響我。」

她說:「如果你只看這些充滿敵意的評論,你將會很難繼續前進。」

Translated by Christy Kan, for the LEDE Fellowship by the Solutions Journalism Network

翻譯者:Christy Kan

此翻譯版本是Solutions Journalism Network中LEDE Fellowship的一部分

Article written by:
headshot
Sarah Li
Author
Taiwan
執行董事林欣怡
© 台灣廢除死刑聯盟
執行董事林欣怡
林欣怡她堅稱當受訪者意識到死刑這個議題的複雜性時,這些相關的民意調查才有真實性。
© 台灣廢除死刑聯盟
林欣怡她堅稱當受訪者意識到死刑這個議題的複雜性時,這些相關的民意調查才有真實性。
「廢除死刑的國家往往不顧民意就廢除有關刑罰,而不是順從民意之舉。」
© 台灣廢除死刑聯盟
「廢除死刑的國家往往不顧民意就廢除有關刑罰,而不是順從民意之舉。」
.
.